韓國造船業:走向深海
2013-12-09 08:21:18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圖為“Viking”號
韓國造船業:走向深海
韓國的造船業正經歷繁榮,一艘艘巨船正在船廠的船臺上焊接(產品庫 求購 供應)成型。在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周邊,韓國的三大船廠——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和現代重工(船機庫 位置)如今異常忙碌,除了正“大量炮制”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長400余米的馬士基“3E”級船,正在建造中的還有一艘460米長的大型FPSO,如果將其豎立,相當于英格蘭最高峰Scafell峰的一半,以及數座堪稱有史以來最大的自升式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
同樣吸引人眼球的還有最新的“超深水”鉆井船(船型 船廠 買賣)。這批船正在三星重工建造。有工程師將其形容為一臺超大版的“Black & Deckers”榨汁機。船東馬士基不久前剛剛為這批船中的首艘“Viking”舉行了命名儀式。
在經過了數十年的開采后,內陸和離海岸較近的油井已漸漸枯竭。因此,石油公司正被迫朝更深的海洋進軍。新型的鉆井船經過了特殊設計,適應在最深的海洋工作,這些地點大多位于墨西哥灣和西非海岸外。與超大型集裝箱船相比,228米的長度也許稍有不如,但技術優勢足以挽回長度上的“劣勢”。即將交付埃克森美孚使用的“Viking”號可在3000米深度以下工作,還可再往下打鉆1.2萬米。
船上的最重要部件是一臺66米高的鐵架塔。船從上至下超過100米高。據馬士基稱,僅這座鐵架塔就比一架波音747-400飛機還要大,后者“僅”長56米,翼展60米。該船是迄今最高的船。但真正讓這艘船浮于水面的是6臺推進器(產品庫 求購 供應),船首船尾各3臺,它們不僅可以固定住船體,還可保證在最惡劣的氣候下工作。據稱,擁有了先進的動力定位系統后,船舶可在大風且浪高達10米的情況下仍保持平穩。鉆井過程僅需兩名工作人員在工作甲板的電腦前控制。船上共有240名工作人員,每12小時換一次班。相比之下,“3E”級船上僅有13人。
“Viking”號的造價高達6億美元以上。三星正在建造她的3艘姐妹船,4艘船的總價約為26億美元。無怪乎韓國人對壟斷這類高精尖船舶市場充滿熱情,客戶為買這些船掏出的銀子甚至要比購買一艘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還要多,而相對簡單的鋼結構的花費不會超過2億美元。馬士基與其他船公司希望通過將這些鉆井船出租給石油公司來賺錢,開出的租金高達60萬美元/天!馬士基一名高層表示海工市場已是一個價值440億美元的大市場。
你很難不對龐大的數字和精巧的工程技術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些船仍可能存有一處潛在“缺陷”,就是水力壓裂技術。有分析師指出,這些價格昂貴的超深水作業船大多是在水力壓裂技術在美國流行起來前的幾年設計的。眼下,能源公司對“壓縮”油體趨之若鶩,因為這更易于加工,且提煉的成本也更低。凝望“Viking”號高聳入天的鐵架塔,你分不清眼前到底是一個現代化的奇跡還是一艘“駛向夕陽”的船舶。